南京以电子、石化、汽车、钢铁为支柱,致力于打造“芯片之都”。南京是洋务运动的始发地之一,金陵制造局的创办成为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。改革开放初期,熊猫电视机、金城摩托、南汽依维柯、同创电脑等产品,不断走到国内同行的前列。改革开放后,南京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要任务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1979-2018年第二产业占比从68%降至37%,第三产业占比从升至61%。目前南京四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工、汽车制造和钢铁,代表公司有熊猫电子、江南光电、扬子石化、跃进汽车、南钢股份(行情600282,诊股)等。南京是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、现代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,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,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。近年来南京的新能源汽车、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领域表现颇为出色,2018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近10万辆,在江苏省排名第一。拜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、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等众多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南京。南京一直致力于打造“芯片之都”,聚集了台积电、紫光集团、中电科55所、华天科技(行情002185,诊股)等企业,形成了涵盖芯片设计、晶圆制造、封装测试、终端制造等环节的集成电路产业链。
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强市云集,与杭苏锡常等发达地市相比,南京辐射能力有限,近期人口集聚能力明显减弱。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、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,强市云集。在经济方面,上海、苏州、杭州GDP高于南京,无锡、宁波也呈奋起直追之势。在产业方面,各个城市产业实力大多不俗,形成了具备各自特色的产业体系。在人口方面,各城市抢人竞争激烈,南京市“十三五”规划指出到2020年末全市总人口预计将达到910万人左右,2018年末距离910万的目标人口数量还差66万人,考虑到2013-2018年人口增量仅为年均5万,实现目标有一定难度。
南京未来将以“创新名城、美丽古都”为城市发展愿景,携手长三角各城市打造世界级城市群。根据《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7-2035年)》草案,“创新名城”即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立足南京科教资源优势,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;“美丽古都”即立足南京生态人文优势,丰富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,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范的美丽古都。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》指出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,推进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苏锡常、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,到2030年,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。 NO7.武汉:九省通衢,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武汉基本处于中国主要经济地带的地理中心,2018年人均GDP达13.5万元,雄踞中部地区首位。历史上武汉一直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军事和商业重镇,明清时期成为“楚中第一繁盛处”、“天下四聚”之一。清末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工商业兴起,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,被誉为“东方芝加哥”,在民国期间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。改革开放前,武汉GDP一度仅次于上海、北京、天津,1978年仍位居全国第十。随着东南沿海城市凭借着地理优势、国家政策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加速奔进,武汉步伐明显落后,2002年武汉GDP跌落至14位。2004年抓住中部崛起战略的机会,武汉开始重新崛起。2018年武汉GDP达到1.5万亿元,占湖北全省GDP的近40%,全国第九;2012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量15万,到2018年常住人口达1108万人;人均GDP13.5万元,雄踞中部地区首位。交通区位方面,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,历来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,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、长江中游航运中心。距离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,“米”字型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,还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。教育方面,武汉有84所高等院校,其中2所985,5所211;2018年有97万在校大学生,全国第二,仅低于广州。医疗方面,武汉有32家三甲医院,是华中最大的医疗中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