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,国家层面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。40年改革开放带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,中国城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,不少城市快速崛起,也有一些城市逐渐衰落或相对衰落。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,中国城市的基本格局已经确定。按照人随产业走、产业决定城市兴衰、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等区位因素决定产业布局的基本逻辑,我们在2019年4月《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:2019》研究报告中对全国除三沙市和港澳台外的336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发展潜力进行客观排名,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、重庆、天津、杭州位居前十。十大城市土地面积合计17.3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的1.8%;2018年经济总量20.6万亿元,占全国的22.9%;常住人口1.4亿,占全国的10.3%;A+H股上市公司市值76.6万亿元,占全国的72.3%。
十大城市中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重庆、武汉、天津已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,深圳、南京、杭州未来或有望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;且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建设目标为全球城市。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,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“塔尖”,集中了在空间、人口、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。2005年原建设部编制《全国城镇体系规划(2005-2020年)》,定位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香港为全球职能城市。2010年住建部编制《全国城镇体系规划(2010-2020)》,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单中增加了重庆。2016年5月,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“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”。2016年12月,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明确提出“支持武汉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”。2018年2月,国家在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》中明确提出“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”。总体上看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分别引领京津冀、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;重庆、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,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的战略支撑;武汉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地区;郑州引领中原发展;西安辐射带动西北地区发展。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和武汉在榜单中名列前十,郑州与西安分别是11名、14名。榜单前十中的深圳、南京和杭州虽然暂时未入围国家中心城市,但综合实力突出。 NO1.深圳:从仰视香港的小渔村到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改革开放推动深圳腾飞,从1979年GDP仅为香港1/11的小渔村到2018年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,2015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量超50万、居全国之首。40年前深圳只是宝安县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,1979年人均GDP只有606元,仅为一河之隔的香港的1/11。得益于改革开放,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。在“时间就是生命、效率就是金钱”等口号引领下,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,堪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。2018年深圳GDP突破2.4万亿,仅低于上海和北京,位居全国第三,人均GDP达18.6万元、居全国第一;2016-2018年GDP同比增长7.6%,在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;常住人口达1303万,2015年以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均超50万,居全国之首;并且,人口结构非常年轻,15-59岁年龄段人口比例高达81.9%,远高于北京的73.5%、上海的70.8%、广州的74.7%。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度面临挫折,比如2002年影响巨大的网文《深圳,你被谁抛弃》发出了深圳面临衰落的“盛世危言”,但深圳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重新集聚了发展动能。与厦门、珠海、汕头等经济特区相比,深圳一枝独秀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:一是毗邻经济发达的香港,初期可以便捷地接受香港及境外的投资和产业转移;二是发展初期一穷二白,不受旧有体系的羁绊;三是深化改革坚持创新,紧跟时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。
深圳从“制造工厂”迈向“硬件硅谷”、“创新之城”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支柱,占GDP比重达到38%。改革开放初期,深圳以来料加工、来料装配、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,初步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转变。1990年代深圳凭借地缘优势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,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,华强北有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之称。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,深圳的政策优势有所减弱,面临金融业和制造业流失的困境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昔日的“制造工厂”迈向“硬件硅谷”、“创新之城”。具体来看,在电子信息产业,诞生了华为、中兴、大疆等行业翘楚;在互联网产业,腾讯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,金蝶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;在生物医疗产业,华大基因(行情300676,诊股)是中国第一、世界领先的基因组测序机构,迈瑞医疗(行情300760,诊股)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。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,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55亿元,占GDP比重达38%。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72亿元,占GDP比重达20%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.8万件,居全国第一;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数高达1.4万家,位居全国第二,仅次于北京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