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、产业外迁、城市更新、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。第一,深圳土地面积仅为1997平方公里,分别为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1/8、1/3、1/4,发展空间严重不足。第二,随着深圳土地成本上升,部分制造业生产部门开始外迁,华为生产手机和pad的终端总部搬到东莞,中兴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,比亚迪(行情002594,诊股)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。为破除土地资源瓶颈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、降低企业成本,深圳尝试发展飞地经济,如2011年成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。第三,深圳市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城中村,城市更新任务艰巨。2018年深圳城中村用地总规模约320平方公里,占深圳总面积的16%。第四,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瓶颈。教育方面,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十分紧张,2017年公办小一学位缺口达4.6万个;科教资源不足,虽在大力引进国内名校,但要形成规模还需时日。医疗方面,全市各级各类医院数量只有134家,分别仅为北京的19.1%、上海的38.4%和广州的58.5%;三甲医院数量远低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;每千人病床数仅为3.5张,分别为北京的2/3、上海的2/3,广州的1/2。
深圳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,打造全球创新创意之都。2019年2月发布的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指出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、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,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,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、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,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中,年轻活力、锐意改革、开放创新的深圳,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,建设服务全国、面向世界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。 NO2.北京:政治、文化、国际交流和创新中心,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 北京当前城市功能定位虽然没有经济中心职能,但携政治中心优势成为了事实上的主要经济中心、金融中心,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,北京是北京,首都是首都。1953年颁布的《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》将北京定义为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。1982年,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,不再提“工业基地”。1993年,北京定位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直到2004年规划出炉,“经济中心”被抹去,取而代之的是“国家首都、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宜居城市”。2014年北京被中央定位为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,要求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。在北京功能定位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,通州副中心加快建设、雄安新区设立并规划建设,以东城、西城为主的首都特区或呼之欲出。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,首都是首都,北京是北京,新首都,新北京。 (责任编辑:澳门老葡京官网_网址) |